近日中博证券,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: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参赛团队在康复治疗与护理赛道(高职组)总决赛中力克群雄、斩获金奖。这枚沉甸甸的奖牌,不仅是该校在国际赛事中的重大突破,更填补了江西省在康复治疗与护理赛道的金奖空白,实现了市属高职院校世界技能大赛金奖“零突破” 。
骐骥千里,非一日之功。这份荣耀的背后,是学校多年来深耕职业教育的坚守——从红医文化铸魂到产教融合赋能,从师资队伍筑基到服务民生担当,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正以厚德精业为笔,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。
党建引领红医铸魂:把牢育人定盘星
展开剩余86%赣南,是红色卫生事业的发源地,“红医初心”在这里孕育。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深植红色沃土,将传承“红医初心”作为育人根基,构建起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。
今年5月,该校“红医文化传承研究中心”正式成立,开国将军曾雍雅之女曾莹、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贾斌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红医文化的内涵挖掘、价值转化、传承路径展开深度研讨,为思政育人“把脉定向”。新生入学季,校长在2025级新生线上家长会与主题班会上深情寄语:“听诊器里藏着的不只是心跳,还有生命托付;药方上写着的不只是剂量,还有医者责任。”这份叮嘱,让“红医初心”从入学之初便融入赣卫学子的血脉。
在教学实践中,学校推动“专业+思政”深度融合:在“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”课堂上,教师结合遗体捐献者的故事诠释“医者仁心”;在“预防医学”课程中,嵌入中央苏区“预防为主”的卫生工作方针,让红色基因与专业知识同频共振。不仅如此,学校还专门开设“红色文化”专题课,邀请老红军医生后代、援外医疗队员讲述职业信仰故事;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卫生健康历史展览馆、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旧址等共建10个思政课实践基地,组织学生重走“红色医疗足迹”,在实地调研中感悟初心。
如今,该校“红医初心”铸魂育人体系已成为改革发展的战略支点:线上有“红色卫生资源一线课堂”“知行课堂”,线下有红色医疗情景剧、“红色医者”荣誉表彰,校园里的健康大讲堂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更让红色教育“处处可学、时时可感”。其党建课题《传承红医初心,以强大党建思政引领力推进卫生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党建典型案例,学校还在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党委书记论坛上作典型发言,红医育人模式获全国认可。
厚德精业师资筑基:锻造育人主力军
“指导老师对每个操作细节的严苛要求,是我们能站上世界赛场领奖台的关键。”世赛金奖获得者卢夕潮的这句话,道出了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师资队伍的“精业”底色。
近年来,学校以“敬业、勤业、精业”三工程和“名师培育计划”为抓手,持续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:引进行业领军人才21人担任产业教授,2025年8月一次性引进博士11人,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;聘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胡野、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华等知名专家为特聘教授,搭建起“校外专家+校内骨干”的育人梯队;建成10个技术技能大师、名师工作室,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。
数据见证实力:该校专业课专任教师中,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达74.3%,10余人次入选“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”“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”“江西省技术能手”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。为打破“教学与临床脱节”的壁垒,学校建立“临床实践+教学创新”双线培养机制——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、企业跟岗实践,每年组织参加国家级、省级培训;聘任医院临床骨干和科教科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,推动“临床专家能教学、教学名师懂临床”的协同育人格局,让课堂教学始终与行业需求同频。
产教融合实践赋能:搭建成长快车道
“备赛时中博证券,市人民医院、市立医院的临床专家手把手指导,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操难题。”世赛参赛选手周钰的感慨,正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生动缩影。
为破解医学教育“理论易、实践难”的痛点问题,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构建起“分层递进、医教协同”的实践教学体系,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“三次飞跃”:通过虚拟仿真教学,完成“理论到实践”的首次跨越;借助标准化病人或真人操作,实现“虚拟到真实”的二次突破;在医教协同模式下,以“医生带教、向患者学习”达成“生理到病理”的认知升级。
平台支撑是关键。学校遴选省内外19家综合实力强劲的医院作为教学医院,实行“双导师制”(学校导师+临床医师),让学生在医院完成理论学习、见习、仿真实习与岗位实习;与260个实习实训基地、2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,联合开发20部教材,主编及参编9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;投入1.425亿元建成4栋实训大楼,新增仪器设备价值9086万元,建成热敏灸实训室、推拿实训室等23个功能实训室,获批江西省第二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。
以赛促教、以训提能。学校建立“考训赛三机制”,近年来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、创新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0项,其中金奖1项、银奖6项;围绕赣南苏区卫生健康产业需求,打造护理、中药学两大高水平专业集群,临床、康复等专业实施“1+1+1”人才培养模式,让学生“早临床、反复临床”,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达98%。此外,学校还牵头成立赣南卫生职业教育集团,创建章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学院,与上犹县共建全国森旅医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真正实现“校地共生、产教共赢”。
三爱浸润文化暖心:涵养校园精气神
“胡阿姨,谢谢您两年的照顾,这束花送给您!”今年6月,康养学院毕业生蓝晶晶向宿管胡良文送上鲜花与手写卡片——这个温暖的瞬间,是学校“三爱”文化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。
近年来,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以“爱生如子、爱师如亲、爱校如家”的“三爱”行动为核心,推进美丽、人文、智慧、平安、勤廉“五好”校园建设,让校园成为师生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“爱生如子”见行动:考生备考时,学校推出“一对一帮扶”;“五一”假期,协调开通至火车站的直达公交;毕业生离校前,宿管人员主动为旧物清洗消毒;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培训,让教师以“望闻问切”四步法成为学生的“心灵引路人”。“爱师如亲”暖人心:每年9月28日的“爱师日”,学校通过“名师讲堂”“文体活动”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;解决教师工作用餐、办公环境等实际问题,优化考勤审批、职称评审制度;成立退休教职工文艺协会、摄影协会,让老教师“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”。
在“三爱”文化的滋养下,赣卫校园处处洋溢着温情,也让“爱校如家”成为师生的共同共识。
山海担当服务惠民:彰显职教大情怀
跨越万里山海,传递中国温度。2025年7月,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与第20批援乍得中国医疗队携手,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学术交流会——这是中乍两国首次实现医疗与职业教育结合,首次在乍得举办大规模医学交流,首次开展中国中医适宜技术学术会议,揭开了中乍卫生职教合作的新篇章。
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契机,学校推进“援外医疗队+卫生职教出海”项目,累计开展专科培训31场次,培训带教当地医护人员、医学生1500余人次。秉持“鱼渔相授”理念,学校不仅传授中医技术,更注重本土化人才培养,为乍得打造了一支“扎根当地、服务民生”的“带不走的医疗队”,让中医药文化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。
立足本土,服务苏区。该校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.24%,其中80%选择留在江西服务地方;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8.33%,创历史新高;首届国控专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,口腔医学技能通过率94.82%、笔试通过率61.82%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;与赣南医科大学、井冈山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办本,2025年药学院联合办本考研上线率达62.5%。
更可贵的是中博证券,学校始终牢记“服务民生”的初心:组织176场志愿服务、145场义诊,460个“红药箱”走进赣南75个乡村,惠及群众6.2万人次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医者誓言。
发布于:北京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